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使我國教育信息化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劉延東
硬件的融合:使教師操作更簡單;管理者管理更方便;學校投入更合理,避免重復建設。
軟件的融合:使學校教師的備授課更方便,操作更簡單,避免信息孤島。
概述:
綜合運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能感知和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感知校園物理環境,智能識別師生的學習、工作情景和個體特征,實現校園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銜接的智能開放式教育教學環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智慧校園的建設方向為物聯網、大數據、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管理。
目標:
原則:
智慧校園建設需遵循穩定性、先進性、標桿性、擴展性、經濟性原則。
內容:
建成智慧融合的教育技術環境、形成智慧教育支持服務體系 、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的三個方面。技術環境將實現多網融合、多系統融合、校園實體和信息系統的融合,解決信息孤島,系統復雜,各自系統獨立的問題,實現多級一體化建設,方便管理及操作簡單,減少重復投入,構建開放生態。
物聯網:
能對學校信息化設備進行遠程管理、定時管理、手機APP管理。
大數據:
能對教室使用多媒體設備的情況進行智能統計并生成報表,對教室設備維護情況、能耗生成報表,對學生學習情況,教師教學情況生成報表,對成績進行智能分析及針對性的習題推送。
智慧管理:
智慧教學:
集教材資源、課前導學、同步備課、互動課堂、在線檢測、 課后作業為一體,專注于為老師提供貫穿課前、課中、課后全流程常態化使用的云智慧教學服務,提升教師的備課效率和教學效果。
智慧學習:
線上線下結合、名校名師,權威機構教學資源全區域覆蓋,進一步推動教育均衡及教育公平。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學生評價系統、自主學習系統、互動交流系統、網絡互動課堂系統,實現學生學習的網絡信息化,實現遠程學習和異地學習。系統融合建設是基礎,智慧應用服務建設是核心,校園文化建設是靈魂。